o_zRPxxymTuam.IV39noOw.jpg

這是2011貨櫃藝術節 林建佑 林韋佑跟蘇家賢 提出的作品

這次我參與的是協助製作的部份

以下是他們所寫的創作自述:

考古遺跡是重建及分析古代人們的社會文化及生存環境最直接的方式,當中,對「家」的環境位置及物件設備的研究,有助拼湊,瞭解那時人們的社會現象、環境關係及生存哲思。這次貨櫃創作被建構在一百年後的時空想像,試想著百年之後的未來人種是如何由一只已成為遺跡的貨櫃來想像拼湊我們目前的生存問題及對「家」這個概念的重新詮釋。

為了強化貨櫃創作中對「家」的議題聯想,貨櫃兩側標誌著「IKEA」宜家家居的商標。IKEA是目前台灣最耳熟能詳的全球連鎖傢具賣場,這座跨國際賣場來自遙遠的北歐地區,強調販售的傢具以節約的美學風格以符合現代多變的居家空間,並以此創造出新的生活理念及品味。不同於傳統居家生活的傢具都是來自在地的資源材料,為了節省成本及資源,IKEA的傢具幾乎來自全世界各地大型製造工廠,製成後再透過貨櫃運送到世界各地的賣場販售。IKEA的成功不只是全球化生活模式的縮影,它更代表著現代人對家庭物件與居家空間規劃的欲求與想像。

 

主要是模擬100年後發現到這只貨櫃的狀態

因為經費不足 所以你所看到的質感都是做出來的

植物部份除了草皮外 樹幹也都是frp做的~ 騙了不少路過的觀眾 還問我們是哪裡砍的

對我來說 這件作品我覺得還有一點可討論的是再現與呈現的層面  (我不是理論者 所以原諒我可能用詞不當的敘述)

因為100年後的狀況沒人可預見 所以必須先用3D繪圖模擬出現在所想像的情況

這裡呈現了創作者對於未來的個人認知 試圖從現有的現實線索指向遙遠的未知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可以想見的未來情境 但同時卻也暗指了現實情境的隱喻

換言之 這件作品藉由指向未來其實瞄準了現實不過的當下

這和涂維政的卜湳文化不同 卜湳文化是把時間指向過去來操作一個機制問題

 

從執行層面來看 則是再現了3D軟體的模擬結果 所有效果並非透過時間累積 而是ㄧ種再現  

因此作品產生了一種不同的重量感 彷彿我們看到的還是3D效果的模擬

我個人覺得這點還滿有趣~

以上是我邊執行邊觀看的個人心得與詮釋   歡迎大家親臨現場

 V_G32QLPY4qmC5o25ZUJMw.jpg

YNsTLFTVT_OXQGkr_2urqA.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